焦點動態

ATLife2025:6大智慧醫療技術亮相

面對台灣快速邁入高齡社會所帶來的醫療照護挑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整合校內跨領域研發成果,於今年4月「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中展出六項智慧醫療技術。這些技術聚焦骨骼健康、神經退化、吞嚥復健、聽力保健等四大主題,全面回應長照與高齡健康照護的迫切需求,展現陽明交大從研究創新走向臨床應用的成果實力。

全自動脊椎側彎智慧診斷系統:守護青少年骨骼健康

針對青少年常見的原發性脊椎側彎,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劉承揚教授團隊開發全自動3D脊椎側彎重建診斷系統,透過高速掃描與AI分析,能精準預測Cobb角度、即時瞭解病程進展,協助醫師掌握治療時機,未來可廣泛應用於骨科的早期臨床診斷,提早介入治療、定期追蹤與評估。
 

智慧光學骨質密度儀:無輻射、1分鐘完成檢測,骨鬆篩檢邁向新世代

為因應銀髮社會與骨質疏鬆帶來的醫療挑戰,陽明交大光電工程學系孫家偉教授領軍研發「智慧光學骨質密度儀」,以近紅外光結合人工智慧演算法,打造全台首創、無輻射、非侵入、免抽血的骨鬆初篩利器。檢測過程僅需1分鐘,即可完成骨質密度評估,特別適合應用於基層診所、社區據點、長照機構等第一線場域,全面推升骨鬆早期發現率,有助降低骨折與失能風險,強化國民健康防線。
 

CogiCare阿茲海默症快篩裝置:20秒完成高準確度檢測

智醫電工程研究所陳榮治教授團隊克服了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的難題,開發CogiCare創新裝置,臨床試驗結果證實僅需少量檢體(<100 μL),20秒內即能完成多種神經退化指標(如GFAP、Aβ比值、p-Tau217、p-Tau181)之電化學分析,準確率高達100%。相較傳統量表檢測(MMSE)耗時冗長,此系統具備快速、低成本、易攜帶等特性,已獲台美多項專利,為臨床與居家快篩開創全新解方。
 

退化性關節炎檢測晶片系統:5分鐘完成血液快篩

傳統關節炎診斷多依賴影像檢查,無法掌握分子變化。陽明交大生物科技系陳文亮教授團隊開發晶片式血液檢測技術,僅需20微升血液、5分鐘即可完成COMP生物標誌物定量分析,具備高穩定性、即時性與臨床應用潛力。已符合ISO 13485規範,進入量產與試驗階段,未來可協助醫師提早診斷、即時介入治療。
 

吞嚥障礙訓練器:結合量測與復健,助高齡者重拾進食能力

因應高齡者常見的吞嚥障礙問題,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林峻立教授與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劉秀月教授團隊共同研發出結合「舌壓量測」與「肌力訓練」功能的一體化系統,為台灣首例取得醫材證照(衛部醫器製壹字第009500號)並上市之產品。搭配解剖型咬嘴設計及後續開發APP藍芽連接,不僅便於醫療院所使用,也適用於居家復健,目前已於多家大型醫院臨床導入,累積千筆高齡族群數據,建立全台首個舌壓資料庫。(*Diagnostics, 11(3), 489, 2021.)
 

REHEAR AI聽力技術:打破助聽器門檻,打造智慧個人聽力補償

陽明交大賴穎暉教授團隊與瑞音生技合作開發「REHEAR AI」聽力技術,整合免隔音室檢測、AI 降噪與個人化聽覺補償技術。使用者透過專屬耳機與 App,10分鐘即可完成專業級聽力檢測並完成個人化聽覺補償設定;相關技術也經臨床驗證,精準度媲美傳統設備。此技術旨在為高齡及聽損者提供即時、個人化的聽力照護,打破傳統助聽器門檻,促進聽力保健普及。


陽明交大創新醫材轉譯研發中心林峻立主任表示,此次參展不僅展現學術研究轉譯為實用技術的成果,也盼能促進與產業界及醫療機構的合作,加速高齡健康與長照科技的應用落實。未來中心將持續以「研究創新 × 臨床實證 × 社會應用」為目標,推動校內研發成果商品化與臨床落地,共創永續的智慧健康願景。

 

報導連結:工商時報

 

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智慧診斷系統

智慧光學骨質度密儀

CogiCare

退化性關節炎檢測系統

微小壓力換能器

非處方助聽器